查看原文
其他

迎接二十大,8部重点剧列阵出击

铁皮小鼓 影视独舌 2022-07-06


2022年6月20日刊 | 总第2909期

近日,随着广电总局一系列创作推进会和视频调研会的召开,迎接党的二十大重点剧目的基本信息和创作近况相继掀开面纱。

绘图/李绡羽

这其中,有在总局2021年11月的“我们的新时代”主题电视剧重点项目推进会,和今年3月的“迎接党的二十大” 主题电视剧重点项目推进会上,均汇报过创作进度的《县委大院》《我们这十年》《大考》《战上海》,也有首次正式亮相便已经基本完成拍摄的《重中之重》《大运之河》,还有由总台央视策动的重头工业剧《硬核时代》。

再加上一部政法题材剧《底线》,迎接二十大重点主题创作队形已经基本敲定。

相较预热于年初(《山海情》《觉醒年代》),升温于五、六月份(《大浪淘沙》《理想照耀中国》《光荣与梦想》《大决战》),并在十一(《功勋》)攀至热度顶峰的庆祝建党100周年电视剧展播,迎接二十大的献礼展播节奏更为紧凑。呼应剧集行业降本增效的整体趋势,相关重点主题创作也遵循了减量提质的基本原则。

目前的8部重点剧目(不完全统计),部部都能看出主管部门清晰的出题思路。至于主创们的作答框架和进度,结合最新公开的信息,也已经能瞧出端倪。

历史题:《战上海》

创作进度:4月初开机,目前拍摄进度已过半。预计7月杀青,国庆期间于央视一套首播。

2021年多部重大革命历史剧集中涌现,形成了党史剧“会师”的排播态势。按照规律,从新文化运动到建国前后的这段历史,将不再会是今年的创作重点。

但《战上海》的意义很特殊。它以上海解放为切入点,虽然还是重大革命历史的范畴,但主题却是与当下同频的“建设”。

这部电视剧改编自刘统的同名纪实文学。原著聚焦解放上海后的关键一年,统摄了庞杂的史料,不仅写了主体战役,还表现了反特务、反封锁、反轰炸,以及“银元之战”“物价之战”等多个层面的历史事件。改编成电视剧,概念海报上的“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,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”也意味着,党在安定上海、建设上海中的政治智慧和治理手段将是这部剧的重点表现对象。

这部剧中,上海市第一任市长陈毅是绝对主角。主创没有选择特型演员,而是大胆地让张嘉益挑战了这个角色。可以想象,他的表现和观众对这个角色的认可度,将很大程度上决定这部电视剧的口碑。

党建题:《县委大院》

《县委大院》进度:5月16在安徽开机,计划8月中旬前杀青,预计后期制作2个月,力争在二十大召开前后播出。

献礼二十大,党建相关主题创作自然是重中之重。由总局策动、正午阳光制作的《县委大院》从县域治理的基层视角出发,是对这个硬核主题的正面强攻。

《县委大院》讲述了主角梅晓歌空降光明县任职县长后,和同事们努力破局,实现治县理想的故事。县域治理的话题有多重要,我们可以去总书记在《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》的讲话中找理论支撑,也可以去新闻联播的《走进县城看发展》专题中找感性体验。但越是重大的,也越是难把握。

和同样由正午阳光制作的《山海情》相比,《县委大院》的最大难点在于没有原型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主创团队采用了下基层的“笨办法”。编剧王小枪和联合导演毛毛兵分两路,分别前往江西省大余县、湖南省衡阳县挂职,历时数月,积累了丰富的素材。根据编剧王小枪介绍,在去年9月29日《县委大院》就完成了近20万字的大纲初稿。这个创作周期比同样由孔笙执导的《山海情》,充裕了很多。

一线主创、破题巧妙、准备充分,《县委大院》具备冲击今年重大主题创作品质高峰的潜力。

产业升级题:《重中之重》《硬核时代》

《重中之重》进度:3月13日长沙开机,6月10日杀青,力争9月上旬成片送审。

《硬核时代》进度:5月15日四川乐山开机,拍摄中。

从题材来看,聚焦重工业智造升级的《重中之重》和以核工业转型发展为表现对象的《硬核时代》都属于工业题材剧。不过,放到重大主题创作的维度来考量,它们又不能停留在为行业树碑立传,以及单纯弘扬工业精神与科技理性的层级。

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制造强国的大政方针下,“转型升级”是工业主题创作必须打通的经脉。事实上,这也是《重中之重》和《硬核时代》这两部剧,共通的叙事主题。

由金色光芒摄制出品的《重中之重》,以湖南装备制造业为背景,讲述了在智造转型的大潮下,国有上市公司麓山重工创新智造、升级发展的故事。这部剧已于“五一”劳动节期间发布了人物主题海报,剧中12位主角悉数亮相,其中包括科研工作者、企业管理层和生产一线工人,群像结构鲜明。由科研力量领头、管理者护航,新老工匠集体驱动的重工业升级,将是故事主线。

总台央视出品的《硬核时代》,则聚焦中国核工业的转型发展。从目前看到的故事梗概来看,这部剧很像是同为核工业题材的“十六大”献礼剧《世纪之约》的续篇。

《世纪之约》的背景为90年代,讲述的是曾参加过"两弹一艇"建造的核工业战线的功臣们,如何走出深山、“二次创业”,发展中国核电技术的故事。《硬核时代》则将这段历史一笔带过,主要讲他们的下一代,也就是第三代核工业人在面临国际核电市场萎缩难题时的探索。

因为创作与收视的客观门槛,工业题材剧在国产剧中始终是冷门,这与改革开放中工业所发挥的社会和经济效应严重错位。希望这两部题材重大的工业剧在完成献礼任务的同时,也能一定程度上激活工业剧的创作。

生态文明题:《大运之河》

创作进度:3月18日浙江湖州开机,6月18日杀青。

《大运之河》是一部由大运河串线的生态发展主题剧。这部剧在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论的诞生地湖州拍摄,通过讲述20多年来,一个城市对运河的污染治理、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发展,展现了运河两岸充满活力的新时代画卷。

《大运之河》,剧如其名,最大的主角是“运河”。过去,以河为主角的纪录片看过,但以河为主角的电视剧真还没听说过。这么一个非常规题材,如何破题非常考验主创。

据编剧马继红介绍,这部剧最大的创作难点在于“剧集本身并不具备现成的人物关系和戏剧冲突”。为了写剧本,她沿着大运河一路采风、采访。在一次次与大运河的亲近中寻找灵感,在每一个人的讲述中积累素材。最终确立了“书写古老运河的新时代故事”的基调。

《大运之河》超出了类型剧的范畴,进入到了政论剧的领域,能否拍出烟火气是决定作品口碑的关键。

抗疫题:《大考》

进度:4月16日开机,目前正在安徽拍摄中,计划10月上线。

“生于非典,考于新冠”,爱奇艺制作的《大考》聚焦的就是2020年参加高考的这么一群特殊的考生。

从题材来看,这是两个高难度“赛道”的地狱级交汇。高考这么压迫感强的事儿已经够难拍了,还要在此基础上表现抗疫,很显然这不仅是对剧中人的大考,也是对主创的大考。

《大考》的拍摄过程也的确经历了不少波折。据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介绍,《大考》拍摄期间,因为疫情部分演职人员无法参演,部分场地无法拍摄,剧组几次停拍,临时更换演员。剧组快速处理,努力推进,实现美术堪景200余个场景,复景100余次。

导演沈严擅长拍摄都市剧,对影像的生活质感一向有很高的要求。在紧张的疫情防控形势下,《大考》依旧坚持了全剧70多次的实景拍摄。相信剧集最终的呈现效果也会不负众望。

法治题:《底线》

进度:已完成拍摄,进入后制阶段,预计今年9月底播出。

作为国内首部完全以法院系统为背景的电视剧,以四位法官为主角的《底线》具有相当强的题材稀缺性。不过,真正让《底线》超越一般司法行业剧的,还是这个故事对新时代法院改革的侧面表现。

2014年前后,为了把高素质人才充实到办案一线,司法系统进行了法官、检察官员额制改革。具体来说,就是通过选拔的方式将法院内部的人员分门别类,具体分为三个类别:审判人员、审判辅助人员、司法行政人员。只有审判人员才属于员额制内的法官,其他两个类别的人员则属于员额制度之外的工作人员。

《底线》中,男主角方远的徒弟兼法助周亦安,便是因为这一项改革成为了新晋的员额法官。而有些曾经的法官因为这一制度改革,被分散到了不同的审判岗位。岗位虽然改变,但底线并不会变。《底线》所讲的便是三代法院人,在一宗宗案件中,发扬传帮带传统,坚守着司法、道德和人性底线的故事。

综述题:《我们这十年》

进度:全剧共11个单元,目前《砺剑》单元已完成拍摄,7个单元完成剧本创作正在筹备开机,3个单元剧本创作中。预计6月底完成所有剧本创作,8月完成所有单元拍摄。

顾名思义,我们这十年就是“十八大”以来“新时代”的十年。全剧取材真实人物案例,采用单元结构,描绘新时代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这是今年的主题创作中,唯一一部明确采用单元剧模式的剧集。华策为创作这部剧发挥了集团优势,组织了60多人的核心创作团队,从最初120多个选题创意筛到目前11个单元。除了已完成拍摄的《砺剑》,其他单元名为《一日三餐》《唐宫夜宴》《沙漠之光》《热爱》《坚持》《西乡明月》《心之所向》《梦工场》《幸会》《未来已来》。

从近年单元剧的创作经验来看,这种化整为零的剧集,是破解宏大主题的轻骑兵战队。但单元剧在创作人才调度、艺术风格统一、主题挖掘分配上存在很大难度,收视规律也与连续剧存在很大区别。

华策去年在《我们的新时代》中,已经积累了单元剧的操盘经验。《我们这十年》又站在去年那么多宏大主题创作的肩膀上,希望能让单元剧创作在整合性和市场化上再往前迈一步。

文/铁皮小鼓

往期推荐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查看更多历史消息
↓↓↓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